中国联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绿色管理、建网、运营等各项工作,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深入推进绿色行业赋能,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治理方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中国联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积极应对全国气候变化带来的调整,成立「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委员会,指导建立健全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管理体系,决定相关重大工作事项等。管理委员会下设「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办公室,负责跟进相关政策研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组织节能减碳技术的研发、测试、推广,组织相关培训、宣传、交流等工作,努力减低碳足迹。
制订发布《「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行动计划》,启动实施「3+5+1+1」行动方案,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目标,全面、系统、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工作,不断提高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助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国家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做出积极贡献。

推进绿色低碳生产
中国联通积极推进通信基础设施智能改造、节能创新和绿色升级,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从设备采购源头严格把关,落实节能责任、提出节能指标要求,安排1.3亿专项资金用于节能改造。
- 推广5G节能技术。深入研究5G节能关键技术,加装新风等小型空调节能设备,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适度休眠、分时关断等措施,降低5G高能耗。基于绿色环保理念,打造「4G╱5G协同智能节能管理平台」,实现多制式网络智能协同、「一站一策」差异化节能调度,促进通信网络向绿色、高效、智能方向可持续发展。
- 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新建通信机房(含数据中心)严格执行国家和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验收的规定,引入高压直流及市电直供技术,对供电系统进行简配,优化机房气流组织,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空调雾化喷淋、封闭冷热通道等手段降低供电损耗,提高制冷效率。
- 推动产能优化升级。核心网退网MGW设备114套;综合接入网退网PSTN设备40套,退网NGN设备27台;传输网腾退老旧MSTP/SDH设备约4.5万端、老旧波分设备约897端,完成率187%;数据网退网62台DCN骨干设备。持续推进配套基础设施老旧设备退网下电,全年节省电费约2,395万元。
- 加强电磁辐射管理。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中强化对基站电磁辐射的管理,确保基站电磁辐射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基站建设完成后对基站进行电磁辐射检测,并将检测数据通过网站对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中国联通积极开展绿色办公、绿色产品设计和营业服务,打造绿色供应链体系,深化资源循环利用。
- 践行绿色办公。坚定不移落实「绿色办公」理念,围绕办公空调、楼宇电梯、办公照明、员工餐厅等办公生活场景,采用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办公楼宇。制定车辆节油降耗专项措施,及时报废达到报废年限、环保不达标、燃油和材料维修消耗高的车辆。持续推进营业厅数字化运营,积极引导用户进行线上办理业务,实现操作数字化、受理无纸化。
- 合理利用水资源。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要求,从点滴做起,加强日常节水管理,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如将剩余开水和茶水经冷却后用于清洁除尘或浇花,收集雨水用于室外绿地灌溉;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及巡视,避免出现跑冒滴漏情况。公司日常办公和生产经营用水主要来源为市政统一供水,不存在水污染风险。
- 建设绿色供应链。印发《关于中国联通加强供应链自主可控鼓励开展绿色低碳采购的通知》,在5G等网络设备集采中,单独设置绿色低碳要求,提高节能指标评审权重。要求供应商所提供产品应符合绿色包装的要求,不使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作为包装物材料,使用可循环使用、可降解或可无害化处理的包装物,避免过度包装。
- 加强循环利用。建立基于市场公允价值的闲置物资内部盘活机制,累计盘活调拨物资0.78亿元。通过互联网拍卖平台完成蓄电池、线缆等报废资产处置公开拍卖,竞价成交金额4.56亿元,其中报废蓄电池处置金额1.22亿元,其他报废资产处置金额3.34亿元。
- 开展绿色宣传。充分借力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等活动,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节能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员工践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新方式,提高全体员工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意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中国联通充分发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等技术优势,聚焦减排降碳、智慧水利、环境监测等重点场景,开发绿色智能应用产品,推出信息化绿色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绿色转型升级。
建设「双碳」大数据平台,形成通用能力基座。加强碳排放管理软件开发,实现碳排放量化、分析、管理以及报告等功能;构建应用中心,支持各类双碳应用接入,与电力、工业、建筑、钢铁、交通等行业紧密结合,提高低碳管理水平。构建统一的双碳数据资源体系,创新双碳管理决策服务模式,健全双碳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旱灾害防御、农村水利、水生态、水环境等重点领域,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挖掘、智能应用、泛在服务的智慧水利,实现涉水事件感知、监管及决策的全过程智能管控。

聚焦生态环境综合监管、生态环境大数据等领域,打造「中国联通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等解决方案,在雄安、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落地生态环境检测综合管理系统和生态环境「一网统管」项目,实现全省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实现管理数字化、便捷化、精准化。

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中国联通始终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创、共融、共赢」的合作理念,坚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创建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全新生态体系,与合作夥伴一同打造「联合舰队」,实现各方优势互补、相互赋能,加速要素资源融通,共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数字生活。
2021中国联通合作夥伴大会于12月6日拉开帷幕,本次大会以「启新聚势扬帆未来」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现中国联通与全球合作夥伴数字化科技成果,共同擘画数字经济发展蓝图。刘烈宏董事长发表题为《锚定数字经济主航道共赢数字世界新未来》的主旨演讲,发布中国联通新战略。
为加快构建「多元共建、互补互促、跨界融合、竞合共生」的数字生态,中国联通以最真挚的诚意、最开放的心态、最务实的行动,携手各界朋友,合力开创产业合作新范式,共同书写数字经济新篇章。发出三项新倡议:

- 深化创新链合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开门搞创新,共创为共赢」,与各方携手开展更为深入的协同创新,发布「科技创新合作计划」。
- 深化产业链合作,共拓数字发展新空间。携手产业各方共赢共享,全面开放能力,全面对接需求,在规划制定、业务匹配、采购结算、模式创新等方面高效合作。
- 深化价值链合作,更好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与行业合作夥伴、投资者等进一步加强协同,增强要素配置和保障能力,推动价值链提升。
中国联通认真落实新基建部署,深化网络共建共享,实现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资源融合,维护好行业价值,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打造坚实数字底座。
公司持续推进与中国电信5G、4G、基础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拓展网络的广度、深度和厚度。
- 实现5G网络规模、覆盖与行业相当,双方共同建设5G基站达69万站,覆盖全国所有市县城区和发达乡镇以上地区。
- 积极开展4G网络共建共享,新增开通4G共享小区140万个,累计共享规模超过200万个小区。
- 扩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维合作范围,干线、光缆、杆路、管道共建共享超40万公里,节省投资超40亿,节省维护费用2亿╱年;进一步推进云网融合、通信机房、国际海缆、应急保障等方面合作,发挥协同潜力。
- 杜绝住宅区和商务楼宇宽带垄断,保障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同行权和公平进入。

坚定维护行业持续发展
公司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坚决纠治以牺牲客户利益和行业价值为代价的恶性竞争,推动整个行业形成竞合的良好局面,持续释放发展红利,助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有力推动了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
中国联通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为新冠疫情防控贡献数智力量,为重大活动提供通信保障,为抢险救灾倾情奉献,用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2021年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防控之线不可松懈,中国联通与各级疫情防控部门紧密协同,充分发挥通信企业优势,智慧战「疫」,信息赋能,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坚强保障。
筑牢防疫智慧墙
中国联通持续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化服务优势,创新开发行程查询系统、云视频会议、联通智慧社区、云填报等数字化应用,全面支撑疫情精准防控。
- 利用联通大数据特有的多源、海量、广开放、强融合等技术优势,优化全国行程卡查询服务系统架构,支撑全国「健康码」查询42亿次,累计服务超80亿次,高效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分析研判。
- 研发北京高速卡口身份证查询行程系统,单车通行时间由3分钟缩短为20秒,彻底解决高速排队入京问题。
- 为解决疫情期间「开会难」的问题,深入了解中央机关单位和各级中小企业需求,通过联通云视频提供会议支撑,全年累计支撑会议2.4万余场,为中央机关提供会议重保服务38场。
- 助力社区防控,针对社区来访登记、核酸检测、人员流动监控等需求,研发联通智慧社区、云填报等产品,服务18个省、59个地市,累计服务4140万人次。
保障通信服务畅通
面对辽宁、安徽、广东、广西、陕西、天津等地出现确诊病例的情况,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坚持上下一盘棋,积极动员组织分子公司投入到当地疫情防控通信保障工作中,为疫情防控保驾护航。

中国联通秉承「细心、专注、信赖、卓越、智慧」的重保理念,做到最高标准、最严组织、最实措施、最优服务、最好效果。2021年为全国两会、「云外交」等国家重大会议和活动提供通信保障,以「零差错、零失误、零投诉」的优异成绩得到上级单位的充分肯定,擦亮「重保首席」的金字招牌。

「云外交」通信保障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云外交」已经成为国家机构领导人与世界各国主要领导人及国际组织沟通的主要渠道,2021年圆满完成192次中央领导「云外交」、进博会等31次重大活动通信保障任务,利用联通云盾、抗D清洗、域名解析监测系统等,坚守网络安全。为复杂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出突出贡献,为谱写新时代大国外交华章贡献联通力量。
风雨之中有坚守,岁月静好有付出。每一个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中国联通奋斗在通信保障第一线,筑牢安全网络防线。
建立健全防汛保障体系
为应对洪涝灾害,中国联通提早部署,修订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建立健全适应大区制、平台化、集约化、云资源发展的云网协同应急响应机制,提升通信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效率。提前开展隐患排查,全年组织预案演练1,372次,确保可靠运行。
- 开展「匠心网络红色万里行」活动,通信车队承载着中国联通「重大时刻、从不缺席」的使命担当,代表着最高重要通信保障水平,历时38天,行程约4,000公里。
勇于承担急难险重考验
防汛抢险守一线,乘风破浪保通信。2021年面对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四川、青海等地遭受地震灾害,中国联通危难时刻不畏艰险,中国联通多措并举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全年累计出动应急通信保障695次;汛期投入救灾人员13.4万人次、抢险车辆4.7万车次、应急设备1万台次,发送应急短信3.7亿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