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2年,是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加速器」作用凸显、成为经济恢复向好关键力量的一年,也是中国联通坚定不移锚定数字经济主航道、全面落地实施新战略的开局之年。我们秉承「强基固本、守正创新、融合开放」的战略引领,以「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的责任担当,为公司加快转型为数字科技领军企业打开了崭新局面。我们坚持着眼未来,大力推进网络基础能力再上台阶,客户服务水准持续提升;坚持创新引领,公司五大赛道多点开花,科创核心能力进步显著;坚持开放合作,一体化营服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生态环境大幅优化,公司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2022年,公司实现了经营发展的「四个新高」:一是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549亿元,同比增长达到8.3%,增速创近9年新高;二是实现本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人民币16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6.5%,在剔除非经营性损益后1,本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规模创公司上市以来新高;三是产业互联网占服务收入比首次突破20%,创新业务收入占比达到历史新高;四是EBITDA2达到人民币992亿元,创公司上市以来新高。
我们坚定践行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部署,今天的中国联通,正在从传统运营商加速向数字科技领军企业转变,实现了四个维度的转型升级:一是联接规模和联接结构升维,从过去的连接人为主拓展到连接人机物,大力发展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二是核心功能升维,从以基础连接为主发展到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五大主责主业;三是服务和赋能水平升维,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的结合,服务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四是发展理念升维,我们以传统的市场驱动为主转变为市场驱动和创新驱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加大了科技创新及人才方面的投入力度,创新发展的动能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面对数字经济的巨大机遇和广阔蓝海,我们积极储备核心能力,全年资本支出达到人民币742亿元,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得到了巩固夯实。公司延续近年来强劲稳健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率维持在46.5%的合理水平,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0.9%,财务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经充份考虑公司的良好经营发展,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末期股息人民币0.109元,连同已派发的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65元,全年每股股息达到人民币0.274元,同比提升26.9%。未来公司将继续努力提升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

网络是发展之基础,服务是行业之根本。新战略实施以来,我们花大力气建设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畅通信息大动脉,构筑数字新底座;下大功夫提升服务水准,致力于打造「全联通」的高品质服务,近悦远来的服务口碑赢得了更多好评。
一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在网络基础能力的投入,「四张精品网」建设卓有成效。5G精品网方面,新增31万5G中频基站和17万900M基站,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6%,5G中频规模和覆盖水平与行业相当,移动用户达到历史新高;宽带精品网方面,北方保持领先优势,10G PON端口新增数量达到214万个,南方城市住宅覆盖率3达到80%,为宽带用户近两年高速增长奠定基础;政企精品网方面,覆盖城市达到307个,覆盖商务楼宇近15万栋,持续巩固行业领先的专线品牌,专线收入增速持续提升。算力精品网方面,积极落实东数西算战略,完善「5+4+31+X」多级架构,加强骨干网时延领先及多云联接优势,全年算力投资达到人民币124亿元。资源供给能力更加充沛,在170个城市实现「一城一池」,MEC节点超过400个;算力布局更加完善,IDC机架规模达到36.3万架,千架数据中心覆盖23个省;多云协同行业领先,骨干传输时延行业最低,内外部云池连接达到336个。未来,公司将在云计算、数据中心、骨干承载网等多个方面持续提升资源供给能力,进一步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筑牢根基。
我们与中国电信的共建共享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5G共享基站已达百万,占到全球5G基站总规模的30%。大力推动700M基站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异网漫游,并已启动现网商用测试。4G共享基站达到110万站,杆路、管道等基础设施的跨行业共建共享也在持续陆续实施和推进当中。通过5G/4G共建共享,我们累计为国家节省投资超过人民币2,700亿元,节约运营成本每年超过人民币300亿元,减少碳排放每年超1,000万吨。
一直以来,我们秉承「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进一步发挥一体化集约化运营和数据整合优势,智慧客户问题解决率突破98%,智慧客服智能服务占比超过83%。客户感知显著改善,工信部有效申诉率再创历史新低。完善客户关怀,发布银龄专享服务计划和全新青少年品牌「联通沃派」;优化热线运营,31省按日接通率行业领先;健全服务体系,塑造差异化服务口碑;提高服务成效,客户问题解决满意率大幅提升22个百分点。
在确保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持续从深层次、多领域推进创新转型,致力于走出一条具有联通特色的发展之路。做好稳盘托底,个人及家庭市场发展稳健,基础业务实现规模价值双提升;加快创新转型,汇聚独特优势,产业互联网这一全新引擎让公司在新时代的发展焕发了全新生机。2022年,公司实现服务收入人民币3,193亿元,同比上升7.8%。
2022年,公司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引领大联接规模价值有了新的突破。移动出账用户超过3.2亿户,5G套餐用户渗透率达到66%,用户结构进一步改善;优化基础业务产品结构,移动用户ARPU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用户价值进一步跃升。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以「双千兆」网络升级为契机,着力打造融合化、群组化发展模式,构建宽带业务可持续增长基座。固网宽带出账用户超过1亿户,连续两年净增用户突破800万户,融合渗透率达到75%,融合ARPU首破人民币百元,进一步打开了家庭市场广阔发展空间。加强5G数智生活和智慧家庭应用产品供给,发布5G新通信、银龄专享、联通沃派等新产品和新服务,大力发挥产品创新驱动的差异化优势,为基础业务创新转型和持续增长积蓄动能。
公司产业互联网继续按下快进键,2022年收入首破人民币7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达到29%,实现规模、增速双提升。大联接价值生长,物联网连接数约3.9亿,5G连接新增市场份额接近七成,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物联网」超「人联网」。物联网实现收入人民币8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2%,非连接收入增长63%,增速大幅领跑行业。大计算积厚成势,「联通云4」继续翻倍增长,2022年实现收入人民币361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21%。推出联通云7.0版本,进一步强化「安全数智云」的品牌形象。自主研发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自主可控云全栈产品实现100%自研,适配90%以上国产化主流软硬件产品,满足客户国产化需求。全国政务云平台综合评分位列榜首,2022年落地省级政务云十余个,医院上云两百余家。大数据持续领先,实现收入人民币4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8%。近年来,我们为超过20个省级政府、100个地市级政府提供数字政府建设服务,为25个部委提供大数据能力支撑,深度参与到各级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当中,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的长板优势凸显。大应用实现领航,截至2022年底累计打造1.6万多个5G规模化应用项目,规模复制到国民经济52个大类,打造1,600多个5G全连接工厂,铸就「5G+工业互联网」第一品牌,踏上从扬帆启航到稳舵远行的新航程。2022年荣获第19届5G World峰会「5G专网产业领导力奖」,第5届工信部「绽放杯」公司项目申报数量达到总数的40%,获奖总数位列行业第一。大安全快速发展,专门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部和网络安全研究院,安全支撑团队人员超过1,200人。运营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携手近400家合作伙伴共同筑牢坚强网络「新长城」。大安全2022年收入增幅近4倍,安全能力累计服务客户数过万家。
公司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里程碑式进展。成立中国联通科协,聘任16名院士作为科技委特聘专家,科技创新力量更强,研发投入强度行业领先。2022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3%,科技创新人员占比达到30%,授权专利数达到1,666件,自主研发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0%。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信令大数据平台、5G全连接平台、UPF自研等63项阶段成果实现应用。智慧大脑迭代升级,联通APP累计完成402项场景在线服务,实现核心业务全在线办理。公司连续三年被国资委授予「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荣获2022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奖、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等奖,这些成绩见证了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力量的快速成长,也坚定了我们走好科技创新发展道路的决心。

数字时代,跨界合作遍地开花,千行百业在技术、生产流程等要素融合以及商业、市场融通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活力。我们持续开放合作生态,积极引导群策群力,充份利用公司产业链上下游枢纽地位,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加入生态圈,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以更高水平深化融合开放。全面推动「一个联通、一体化能力聚合、一体化运营服务」的能力生成模式,成立9大行业、10大军团,将17家专业子公司、19家产业互联网公司的体系化专业能力,与总部、省、地市、区县以及乡村的全国四级运营体系充份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境内外协同运营提质扩面,与全球超过140家运营商实现国际互联网互联,国际互联宽带达到100Tbps,数据漫游覆盖近250个国家和地区。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累计与27个省、109家大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超23万个行政村提供数字乡村服务,打造数字乡村第一品牌。与腾讯、阿里、京东、百度等战投伙伴合作全面升维,携手战投共同推进价值创造。积极拥抱全面注册制改革,子公司智网科技拟于科创板分拆上市,与更多投资者分享公司发展的广阔红利和美好未来,努力为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联通力量。
作为一家有温度、勇担当、敢作为的企业,中国联通始终坚持以科技联通善意,用实践传递温暖,积极投身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深度聚焦理念传承,社会民生,环境保护,疫情安全四大领域,一如既往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要求,履行社会责任,回馈人民信任,为构建温暖和谐社会助力。持续为银发一族,留守儿童,劳务工人,青年学生等多元群体提供爱心帮扶;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长期深度关注环境保护领域,通过频繁开展各类公益志愿项目,助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承央企责任担当,以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三大手段为牵引,全心全意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为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兴旺发展提供强大保障;持续筑牢数字乡村底座,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为数字惠农、智慧兴村铺就信息高速路。
我们关切资本市场价值实现,积极探索估值体系的重塑升级。公司率先更改延续20年的月度披露指标,联合中电信、中移动举办首个行业联合投资者说明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资本市场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响应。作为首个回应探索重塑估值体系的中央企业,公司资本市场表现亮眼,量价齐升,股价较低点累计涨幅超过90%5,去年11月以来,本公司控股股东联通A股区间成交量6稳居A股市场首位。中国联通积极响应重塑估值体系,将通过不断提升公司价值,为股东和市场带来良好的回报。
公司持续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执行力,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公司荣获多项嘉许,包括于2022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67位;《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排名第366位;获《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连续第七年评为「亚洲最受尊崇电信企业」。
信息是人类文明进化的重要载体。最近一段时间,元宇宙、数字孪生、AIGC( AI Generated Content,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等新概念层出不穷,新技术不断刷新市场认知,这对信息管道和算力网络的承载能力与体验要求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为产业各方提供了巨大机遇。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越人民币60万亿元7,庞大的市场、发展的蓝海、炫目的技术,都为我们创造了极其广阔的前行和想象空间。今天的中国联通,正在加速转型为数字科技领军企业,我们伴随估值体系重塑提振的东风扬帆起航,积极为「中国现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2023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投资,资本开支水平将达到人民币769亿元,其中算网投资占比将超过19%、同比增长超过20%,着力打牢数字底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投入,在五大主责主业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建强营服体系,以补齐建强县区公司为重点,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增强市场驱动力;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公司数字化系统从好用向全面好用转变,增强数字化赋能生产经营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当好「铺路人」,为数字经济提供「第一联接通道」;进一步做好「赋能者」,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助力;进一步当好「护航员」,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网络安全最可靠的防线。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1+9+3」战略规划体系,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稳增长、提能力、创价值,努力实现服务收入稳健增长、利润双位数增长、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提升的目标。
最后,本人谨代表董事会对全体股东、广大客户及社会各界对公司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也对全体员工一直以来的努力与贡献致以诚挚谢意!

香港,2023年3月8日
- 剔除2008年公司出售CDMA网络一次性收益后,本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规模创上市以来新高。
- EBITDA反映了在计算财务费用、利息收入、应占联营公司净盈利、应占合营公司净盈利、净其他收入、所得税、折旧及摊销前的年度盈利。由于电信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开支和财务费用可能对具有类似经营成果的公司盈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公司认为,对于与本公司类似的电信公司而言,EBITDA有助于对公司经营成果分析,但它并非公认会计原则财务指标,并无统一定义,故未必可与其他公司的类似指标作比较。
- 指南方21省城市住宅覆盖率。
- 联通云收入为融合创新解决方案产生的云资源、云平台、云服务、云集成、云互联、云安全等收入。
- 以2022年10月28日盘中最低3.27港元、2023年3月3日盘中最高6.31港元计算。
- 指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3月3日累计成交量。
- 数据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