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綠色管理、建網、運營等各項工作,嚴格控制能耗強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深入推進綠色行業賦能,促進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治理方式,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
中國聯通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等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積極應對全國氣候變化帶來的調整,成立「碳達峰、碳中和」管理委員會,指導建立健全企業「碳達峰、碳中和」管理體系,決定相關重大工作事項等。管理委員會下設「碳達峰、碳中和」管理辦公室,負責跟進相關政策研究,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組織節能減碳技術的研發、測試、推廣,組織相關培訓、宣傳、交流等工作,努力減低碳足跡。
制訂發佈《「碳達峰、碳中和」十四五行動計劃》,啟動實施「3+5+1+1」行動方案,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目標,全面、系統、深入推進節能降碳工作,不斷提高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綠色化水平,助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邁上新台階,為國家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做出積極貢獻。

推進綠色低碳生產
中國聯通積極推進通信基礎設施智能改造、節能創新和綠色升級,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從設備採購源頭嚴格把關,落實節能責任、提出節能指標要求,安排1.3億專項資金用於節能改造。
- 推廣5G節能技術。深入研究5G節能關鍵技術,加裝新風等小型空調節能設備,充分利用清潔能源、適度休眠、分時關斷等措施,降低5G高能耗。基於綠色環保理念,打造「4G╱5G協同智能節能管理平台」,實現多制式網絡智能協同、「一站一策」差異化節能調度,促進通信網絡向綠色、高效、智能方向可持續發展。
- 建設綠色數據中心。新建通信機房(含數據中心)嚴格執行國家和當地行業主管部門關於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驗收的規定,引入高壓直流及市電直供技術,對供電系統進行簡配,優化機房氣流組織,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空調霧化噴淋、封閉冷熱通道等手段降低供電損耗,提高製冷效率。
- 推動產能優化升級。核心網退網MGW設備114套;綜合接入網退網PSTN設備40套,退網NGN設備27台;傳輸網騰退老舊MSTP/SDH設備約4.5萬端、老舊波分設備約897端,完成率187%;數據網退網62台DCN骨幹設備。持續推進配套基礎設施老舊設備退網下電,全年節省電費約2,395萬元。
- 加強電磁輻射管理。在移動通信基站建設中強化對基站電磁輻射的管理,確保基站電磁輻射滿足國家標準的要求,基站建設完成後對基站進行電磁輻射檢測,並將檢測數據通過網站對公眾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中國聯通積極開展綠色辦公、綠色產品設計和營業服務,打造綠色供應鏈體系,深化資源循環利用。
- 踐行綠色辦公。堅定不移落實「綠色辦公」理念,圍繞辦公空調、樓宇電梯、辦公照明、員工餐廳等辦公生活場景,採用高效節能環保產品,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辦公樓宇。制定車輛節油降耗專項措施,及時報廢達到報廢年限、環保不達標、燃油和材料維修消耗高的車輛。持續推進營業廳數字化運營,積極引導用戶進行線上辦理業務,實現操作數字化、受理無紙化。
- 合理利用水資源。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要求,從點滴做起,加強日常節水管理,提高水資源重複利用,如將剩餘開水和茶水經冷卻後用於清潔除塵或澆花,收集雨水用於室外綠地灌溉;加強設備維護保養及巡視,避免出現跑冒滴漏情況。公司日常辦公和生產經營用水主要來源為市政統一供水,不存在水污染風險。
- 建設綠色供應鏈。印發《關於中國聯通加強供應鏈自主可控鼓勵開展綠色低碳採購的通知》,在5G等網絡設備集採中,單獨設置綠色低碳要求,提高節能指標評審權重。要求供應商所提供產品應符合綠色包裝的要求,不使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質作為包裝物材料,使用可循環使用、可降解或可無害化處理的包裝物,避免過度包裝。
- 加強循環利用。建立基於市場公允價值的閒置物資內部盤活機制,累計盤活調撥物資0.78億元。通過互聯網拍賣平台完成蓄電池、線纜等報廢資產處置公開拍賣,競價成交金額4.56億元,其中報廢蓄電池處置金額1.22億元,其他報廢資產處置金額3.34億元。
- 開展綠色宣傳。充分借力全國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主題宣傳等活動,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節能宣傳活動,教育引導員工踐行綠色消費、低碳生活新方式,提高全體員工的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意識,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

中國聯通充分發揮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AI等技術優勢,聚焦減排降碳、智慧水利、環境監測等重點場景,開發綠色智能應用產品,推出信息化綠色解決方案,賦能千行百業綠色轉型升級。
建設「雙碳」大數據平台,形成通用能力基座。加強碳排放管理軟件開發,實現碳排放量化、分析、管理以及報告等功能;構建應用中心,支持各類雙碳應用接入,與電力、工業、建築、鋼鐵、交通等行業緊密結合,提高低碳管理水平。構建統一的雙碳數據資源體系,創新雙碳管理決策服務模式,健全雙碳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

圍繞水資源開發利用、水旱災害防禦、農村水利、水生態、水環境等重點領域,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水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透徹感知、全面互聯、深度挖掘、智能應用、泛在服務的智慧水利,實現涉水事件感知、監管及決策的全過程智能管控。

聚焦生態環境綜合監管、生態環境大數據等領域,打造「中國聯通生態環境大數據平台」、「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等解決方案,在雄安、山東、浙江、上海等省市落地生態環境檢測綜合管理系統和生態環境「一網統管」項目,實現全省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的生態環境數據共享,實現管理數字化、便捷化、精準化。

開放合作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中國聯通始終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創、共融、共贏」的合作理念,堅持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放合作,創建貫穿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全新生態體系,與合作夥伴一同打造「聯合艦隊」,實現各方優勢互補、相互賦能,加速要素資源融通,共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數字生活。
2021中國聯通合作夥伴大會於12月6日拉開帷幕,本次大會以「啟新聚勢揚帆未來」為主題,旨在全面展現中國聯通與全球合作夥伴數字化科技成果,共同擘畫數字經濟發展藍圖。劉烈宏董事長發表題為《錨定數字經濟主航道共贏數字世界新未來》的主旨演講,發佈中國聯通新戰略。
為加快構建「多元共建、互補互促、跨界融合、競合共生」的數字生態,中國聯通以最真摯的誠意、最開放的心態、最務實的行動,攜手各界朋友,合力開創產業合作新範式,共同書寫數字經濟新篇章。發出三項新倡議:

- 深化創新鏈合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堅持「開門搞創新,共創為共贏」,與各方攜手開展更為深入的協同創新,發佈「科技創新合作計劃」。
- 深化產業鏈合作,共拓數字發展新空間。攜手產業各方共贏共享,全面開放能力,全面對接需求,在規劃制定、業務匹配、採購結算、模式創新等方面高效合作。
- 深化價值鏈合作,更好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與行業合作夥伴、投資者等進一步加強協同,增強要素配置和保障能力,推動價值鏈提升。
中國聯通認真落實新基建部署,深化網絡共建共享,實現數字信息基礎設施資源融合,維護好行業價值,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建設打造堅實數字底座。
公司持續推進與中國電信5G、4G、基礎網絡資源的共建共享,不斷拓展網絡的廣度、深度和厚度。
- 實現5G網絡規模、覆蓋與行業相當,雙方共同建設5G基站達69萬站,覆蓋全國所有市縣城區和發達鄉鎮以上地區。
- 積極開展4G網絡共建共享,新增開通4G共享小區140萬個,累計共享規模超過200萬個小區。
- 擴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共維合作範圍,幹線、光纜、桿路、管道共建共享超40萬公里,節省投資超40億,節省維護費用2億╱年;進一步推進雲網融合、通信機房、國際海纜、應急保障等方面合作,發揮協同潛力。
- 杜絕住宅區和商務樓宇寬帶壟斷,保障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同行權和公平進入。

堅定維護行業持續發展
公司堅定不移落實中央巡視整改要求,堅決糾治以犧牲客戶利益和行業價值為代價的惡性競爭,推動整個行業形成競合的良好局面,持續釋放發展紅利,助力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充分發揮了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壓艙石」作用,有力推動了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
中國聯通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為新冠疫情防控貢獻數智力量,為重大活動提供通信保障,為搶險救災傾情奉獻,用行動踐行使命擔當。
2021年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多地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防控之線不可鬆懈,中國聯通與各級疫情防控部門緊密協同,充分發揮通信企業優勢,智慧戰「疫」,信息賦能,為常態化疫情防控提供堅強保障。
築牢防疫智慧牆
中國聯通持續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化服務優勢,創新開發行程查詢系統、雲視頻會議、聯通智慧社區、雲填報等數字化應用,全面支撐疫情精準防控。
- 利用聯通大數據特有的多源、海量、廣開放、強融合等技術優勢,優化全國行程卡查詢服務系統架構,支撐全國「健康碼」查詢42億次,累計服務超80億次,高效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分析研判。
- 研發北京高速卡口身份證查詢行程系統,單車通行時間由3分鐘縮短為20秒,徹底解決高速排隊入京問題。
- 為解決疫情期間「開會難」的問題,深入了解中央機關單位和各級中小企業需求,通過聯通雲視頻提供會議支撐,全年累計支撐會議2.4萬餘場,為中央機關提供會議重保服務38場。
- 助力社區防控,針對社區來訪登記、核酸檢測、人員流動監控等需求,研發聯通智慧社區、雲填報等產品,服務18個省、59個地市,累計服務4140萬人次。
保障通信服務暢通
面對遼寧、安徽、廣東、廣西、陝西、天津等地出現確診病例的情況,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堅持上下一盤棋,積極動員組織分子公司投入到當地疫情防控通信保障工作中,為疫情防控保駕護航。

中國聯通秉承「細心、專注、信賴、卓越、智慧」的重保理念,做到最高標準、最嚴組織、最實措施、最優服務、最好效果。2021年為全國兩會、「雲外交」等國家重大會議和活動提供通信保障,以「零差錯、零失誤、零投訴」的優異成績得到上級單位的充分肯定,擦亮「重保首席」的金字招牌。

「雲外交」通信保障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雲外交」已經成為國家機構領導人與世界各國主要領導人及國際組織溝通的主要渠道,2021年圓滿完成192次中央領導「雲外交」、進博會等31次重大活動通信保障任務,利用聯通雲盾、抗D清洗、域名解析監測系統等,堅守網絡安全。為複雜形勢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做出突出貢獻,為譜寫新時代大國外交華章貢獻聯通力量。
風雨之中有堅守,歲月靜好有付出。每一個急難險重的關鍵時刻,中國聯通奮鬥在通信保障第一線,築牢安全網絡防線。
建立健全防汛保障體系
為應對洪澇災害,中國聯通提早部署,修訂應急通信保障預案,建立健全適應大區制、平台化、集約化、雲資源發展的雲網協同應急響應機制,提升通信保障能力和應急處置效率。提前開展隱患排查,全年組織預案演練1,372次,確保可靠運行。
- 開展「匠心網絡紅色萬里行」活動,通信車隊承載着中國聯通「重大時刻、從不缺席」的使命擔當,代表着最高重要通信保障水平,歷時38天,行程約4,000公里。
勇於承擔急難險重考驗
防汛搶險守一線,乘風破浪保通信。2021年面對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四川、青海等地遭受地震災害,中國聯通危難時刻不畏艱險,中國聯通多措並舉做好防汛救災工作。全年累計出動應急通信保障695次;汛期投入救災人員13.4萬人次、搶險車輛4.7萬車次、應急設備1萬台次,發送應急短信3.7億條。

